|
当前位置:写意生活 > 文化教育 > 文化乱弹 > 文章内容 |
|
“干得好”真的不如“嫁得好”?
|
早就听说过“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句格言式的话,但最近似乎越来越流行了。如果说以前还有些羞羞达达的话,那么现在的不少女孩在说这句话时已经是“理直气壮”。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女大学生就直截了当地对记者说:“这年头与其工作找得好,还不如嫁人嫁得好呢……如果我嫁得好,老公有钱且支持我,那我岂不是20岁就能自己当老板?而且,一般
人想要真正有所成就,基本上得等到35岁,甚至40多岁以后。这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就算我等得起,那么对于我想回报的父母呢?他们等得起吗?”(据4月11日《北京青年报》)
“干得好”指的是事业,“嫁得好”指的是婚姻。二者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坐标系,原本不具有可比性。之所以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是因为言者认为如果“嫁得好”可以马上得到“干得好”所能得到的东西,即事业;而如果要“干得好”,则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至少需要很长的时间。正是从这样的逻辑中,不难看出,此所谓“嫁得好”,其标准并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主要是“有钱人终成老公”——“嫁得好”本没有错,追求美满的婚姻是每个女人(包括男人)天经地义的权利,但如果让“有钱”压倒了“所爱”,把婚姻当成了事业的工具,那就大可商榷了。
事业和婚姻是人生幸福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事业成功固然重要,但家庭幸福同样也重要。二者不应该有轻重之分。理想的生活应该是事业和婚姻两全其美,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同时追求“干得好”和“嫁得好”。事业和婚姻就像是人生的两条主线,应该齐头并进,而不能顾此失彼。只有把感情放在首位,才谈得上爱情;婚姻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常常是靠不住的。所以,为了“20岁就能当老板”而牺牲情感,如此“嫁得好”,无异于挖肉补疮。
人生的幸福其实是体现在不断地追求中,源自于希望的憧憬中。金钱可以慢慢地赚,事业可以慢慢地干,但婚姻一旦成为事实却很难改变。一个人,现在也许还没有“干好”,也没有“嫁好”,但她还可以争取,至少还有希望;另一个人,嫁给了金钱,“事业”是有了,但婚姻却不美满,一个重要方面已经实现了,另一个重要方面却无法改变,这实际上等于失去了目标、没有了希望。试想,这两个人中,哪一个更幸福呢?“女怕嫁错郎”。尽管现在已经不提倡“从一而终”,但并不意味着在第一次选择时就准备作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选择。婚姻上的选择其实比事业中的决策更需要慎重,因为婚姻不适宜像事业那样可以不断地从头再来。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之所以被包括女大学生在内的众多青年女性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年来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应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女大学生们应该认识到,竞争是社会不变的法则,应该学会积极地面对,而不是消极地回避。在像婚姻这样的大问题上,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而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舍本逐末。
说到底,是对“嫁得好”的认识。钓个“金龟婿”不等于“嫁得好”,因为爱情与金钱从来都不成正比;从婚姻中得到了事业更不等于“嫁得好”,因为爱情不是交易,更何况,别人施舍的事业也不是真正的事业。嫁得好不好,关键要看他是不是自己情感的归属,他能不能给自己带来终生的幸福,至少在当初作选择时要把这些作为首要的追求。当然,“嫁得好”与“干得好”也并不是互不相干、水火不容。如果在“嫁得好”的同时能对“干得好”有所帮助也未尝不可,但绝不能为了“干得好”而牺牲“嫁得好”。干事创业本来就是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回报父母也不应该以青春或爱情为代价——就算是等到35岁、40岁,难道就晚了吗?
莫用青春赌明天,风物长宜放眼量。婚姻作为“终身大事”,必须好好把握。 |
【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
|
相关链接:
·水均益必须去死吗? ·典型性病句——爱我就给我…… ·我们来给《射雕英雄传》演员打打分 ·从“恶父活埋亲子”谈人性的流失 ·乱谈:刘德华,你真的让我很失望 ·张国荣跳楼了,但我们还要活着! ·为采访权赶走“无可奉告”而叫好! ·乱谈:生命如此脆弱?细数走向天堂的艺人们 ·卫生巾等广告不厌其烦 创意or暴力 ·闭嘴,伪张国荣迷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