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写意生活 > 理财驿站 > 投资理财 > 文章内容 |
|
教孩子理财:想要零用钱 先要签合同
|
寒假的"零用钱"合同
花钱大手大脚、喜欢攀比,已经成了城市孩子的通病。寒假一到,孩子自由活动时间多了,花钱的地方也多了。同学聚会、新年礼物,不少中小学生的零用钱不够花了,得经常向父母透支,还有孩子已经打起了压岁钱的算盘……为此,上海的父母们纷纷拿出“理财教育”绝招,和孩子签一份“零用钱合同”。然而,不少爸妈煞费苦心执行时,却往往在祖父母处遭遇“暗礁”。
绝招:“零用钱合同”
爸妈:明签合同零用钱不能“违约花”
“甲方按月支付乙方零用钱60元,其中20元用于购买书籍,20元公交车费,10元自由支配,其余10元存入光大银行卡……乙方若无节制花钱造成透支,甲方有权在下一月将其零用钱减半;乙方若坚持每月存款10元,一年后甲方将给予乙方与存款相同数目的奖金作为奖励……”这是彭浦某初级中学一年级学生小叶和爸爸签定的一份“零用钱合同”。
自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联合举办的“金融理财直通车”活动开展以来,寒假里,本市已有5万名中小学生和父母签定了“零用钱合同”。合同不仅白纸黑字地写明每月零用钱的数额,在零用钱的用途、每月存款额,以及违约惩罚等细节上也做出规定。
叶先生介绍,因为儿子花钱不懂节制,想用合同给他一些约束,奖惩分明的契约形式可能使孩子改掉乱花钱的坏习惯。
暗礁:爷爷奶奶不乐意
祖父母:暗里塞钱理财教育形同虚设
叶先生原想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的理财能力,可没想到,合同签了不到3天,得知消息的爷爷奶奶便打来电话:“怎么把做生意的那套拿到家里来?……和儿子签合同,太没人情味!你每月给我们钱,是不是也要和我们签养老金合同?!”在自己父母的“高压声讨”下,叶先生只得和儿子终止了这份“零用钱合同”,而儿子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也依然如故。
对父子签定“零用钱合同”,更多的祖父母采取“两面派”政策。明里表示支持理财教育,却时常在偷偷地塞钱给孙子孙女,以防他们“没钱坐车、没钱买吃的”。浦东金苹果学校的张佳颖说,除了父母给的零用钱,每个月她还可以从爷爷奶奶那里得到零花钱。
专家观点: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叶斌认为,签定“零用钱合同”是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好机会。这不仅是理财教育,更是孩子心理素质的锻炼。但他认为,合同内容不宜定得太死,要让孩子有自己安排的空间,给他自己统筹安排的锻炼机会。
他说,祖父母的干涉行为,我们称为“隔代亲子冲突”。既然父母和孩子有约在先,祖辈就不应干涉。偷偷塞钱给孩子,会使他们从小轻视规则,甚至养成不守信用的坏习惯。而因为不赞同这种教育方式,当着孩子谴责其父母,更会使孩子因不知该听哪方意见而导致价值观混乱。常此以往,孩子将变得很难教育,甚至性格扭曲。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先统一意见,再对孩子进行教育。
海外家庭理财教育
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存钱,而在国外,不少家长更乐意让孩子学会透支。当孩子喜欢某样东西却无力购买时,父母们会先借钱给他,并和他签定贷款合同,制订分期还款计划。孩子们可以通过存钱、做家务等形式,一点一点将贷款还清。不少父母认为,让孩子为透支还款,可以锻炼他们的理财能力。而严格执行贷款合同,则又是信用的锻炼。当然,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先决条件是父母不能因为心软而自己先违约。 |
【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
相关链接:
·如何每年获得20%收益? ·精明购衣少上当 ·解救家庭理财四大重症 实例分析 ·家庭理财:该与不该 ·精明购衣少上当 ·出国游怎样带“零花钱” ·车子与房子兼得的理财方案 ·怎样储蓄利息高? ·家庭消费话艺术(图) ·解救家庭理财四大重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