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写意生活 > 理财驿站 > 保险理赔 > 文章内容 |
|
明年保险三大热点:投资、上市和中介
|
1.投资。在刚刚过去的2001年,保险业内的“投资”这一概念经历了戏剧性的演变。先是从上一年衔接过来的“如火如荼”,然后是伴随着股市滑坡的“谈投资色变”。那么,在2002年,保险业中的投资概念将以何种形式存身并演绎呢?
和保险产品相连,无疑是投资这个概念的第一个落脚点。无论是火热的追捧,还是另一级的全面质疑,可能都不是针对投资连结型和所谓“万能寿险”等险种的客观态度。一些资深“洋保险”认为,保险最基本的功能应当是保障,过多渲染投资功能可能是一种“误导”,但是,也不能否定,这些险种已经成为成熟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最早介入投资连结型险种的平安认为,由于人们起初并不知晓保险还有投资功能,因此,在开拓市场的初期,“市场教育”集中在这种功能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就是这种产品的全部。看来,随着市场了解度的增加,对投资连结型产品还是应该有一些“平常心”。
在沸沸扬扬的产品争论后面,其实,更重要的投资演绎已经展开,这就是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启动“独立运动”。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寿和平安都已将其投资部门独立,分别建立了和国外保险集团类似的资产管理部门的“雏形”,平安可管理的资产已近1000亿,中国人寿的资产管理部门甚至实现了财务独立。2002年,这场“独立战”是否能继续引向深入呢?平安投资部门的领军人徐建军认为,国外保险集团的资产管理部门是独立运作的,并且有赢利目标,只要政策放开,不只管理平安的资产,而是同时“代客理财”,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2.上市。随着设想始终没有成为现实,人们对保险公司上市这件事渐渐有些丧失了往日热情。去年曾有人热切断言,保险公司上市将是银行上市后形成金融板块的又一重要力量,但至少目前看来,其推进很可能难以因应当初的设想。
去年早些时候,来自各方的消息说,大众、太保、天安、新华、平安、华泰等保险公司要么发布公告,要么表示上市意向,上市之事已是箭在弦上。利用资本市场通畅的融资渠道,上市保险公司可在短期内筹集大量资本金,而优质资产的注入,也可使公司股本结构更趋合理,从而大幅提高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满足保险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这是理论界对此的乐观评价,但此后市场的复杂无疑给了业内更多的考虑。
争夺“保险第一股”的口舌战其实早已打响,不少保险公司纷纷表示了这个意向。但此后,“第一”似乎成了有些烫手的山芋,先是太保公开表示,是否“保险第一股”其实并不重要;后是已完成辅导期的天安干脆说,“不想抢第一”。
目前正忙着全国布点的天安董事长陈剖建列出了三个制约因素;一是证监会批准;二是最佳市场时点;三是希望上市以前变得更强壮。据说目前天安正在申请延长上市的辅导期。看来,2002年,保险军团是否将“批量”进入股市,不确定因素依旧存在。
3.中介。培养中介市场,本来在2001年已经是各方的共识,但真正启动,仍将留待2002年以及再远的以后。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冯晓增透露,目前有82家保险代理公司和19家保险公估公司正在筹建,看来2002年中介的发展已是势不可挡。
位于上海的东大保险经纪公司,是国内最早一批中介的先行者。在2001年,东大成功地为许多客户和工程项目安排了保险,并提供了相关的保险经纪和顾问服务,包括为我国第三大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的海上货物运输提供保险经纪服务、完成了上海莘闵轻轨交通线的建筑安装工程险、为浙江台州电厂的财产保险在全球范围内10家保险公司安排了总计24.4亿元的再保险等产险业务,以及借上海医保改革为大型跨国公司及中资公司的员工策划设计了商业医疗保险的寿险业务。这些业绩和尝试有理由让人们对2002年的保险中介有更多期待。
中国保险业涉及中介业的承诺包括,对外国保险经纪公司,加入时允许跨境来华设立机构,从事大型商业保险经纪业务和国际海运、航空、运输险业务以及再保险经纪业务,这意味着,中外交锋即将展开,中资中介如何应对呢?据悉,东大在适时地考虑与外资保险经纪人进行战略合作;建立更多的经纪公司当然也是强身健体之策。 |
【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
相关链接:
·新手开新车买什么险? ·医疗保险待遇 ·医疗保险的含义及条件 ·医保凭证损坏或遗失后怎么办? ·人身保险的分类 ·客户:买寿险要注意几点 ·保险与风险的关系是什么? ·买保险的禁忌 ·投资型保险 ·买保险,您要注意些什么?(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