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写意生活 > 温馨家居 > 家居故事 > 文章内容 |
|
美籍华人话说置业北京
|
旺座的意向买家杨先生旅居美国多年,既了解中国,又从美国取到了真经的他,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审视着陌生的北京地产市场,开始了京城置业之旅。
Battery Park City位于纽约。它由几十栋30层左右的公寓构成,在那里,申请租政府经营的公寓需排2~3年的队,私人公寓租金虽高,买卖依旧兴隆,原因就一个,它毗邻9·11刚刚殉难的世贸中心。杨先生希望自己能找到北京的Battery Park City。
置业信条之一:时间就是金钱
在Battery Park City租房主要是世贸的券商、在美的欧洲商人。这些人追求享受,但更理解时间就是金钱。以一个律师为例,他每小时能赚100美元,如果,他在郊区买一套风景秀丽的HOUSE,每天,他要在路上花上4小时,一年按250个工作日算,他等于白白扔掉了10万美金。
杨先生相信北京商务区也存在大量这样的人群,所以在挑房子时,他的第一个信条就是,替房客省去路上的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置业信条之二:没车的日子最好
一提到汽车,杨先生的直觉反应是塞车、停车。的确,在美国,私车是个负担,有事时,临时租辆车就可以了。
对于北京的交通状况,杨先生很有感触,他估计这里未来也和纽约差不了多少。所以,他原来希望自己的房产周边公共交通四通八达,这样房客的出行问题也解决了。但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后,他发现北京目前的公共交通状况不太理想,公共汽车就不说了,单说地铁,貌似四通八达,可实际上去哪都不很方便。虽然,北京会拥有美好的未来,但是,规划中的若干条地铁交付的时间、次序谁也说不清。所以,买房子干脆套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家近是一宝”,他就不考虑CBD外的房子了。
想想Battery Park City的居民,过的不也是两点一线的日子吗?
置业信条之三:城里只买小社区
关于社区大小哪个好的问题,杨先生非常干脆地选择小社区。在城外,买大社区好,因为,居民密集,谁也不会放着那么大的生意不做,有个三五年,商业、学校、医院就全到位了,所以,大社区保险。但在城里,所有的配套都是现成的,所以,判断社区品质的中心就变成了社区风险。
终究是炎黄子孙,远在他乡的杨先生对北京的事挺关心的,最近回来买房,更听了满耳朵的纠纷、陷阱什么的。所以,杨先生更关心社区风险的规避,比如说,周边环境变了、板楼变塔楼了什么的。针对这些问题,杨先生的法宝就是买小社区。社区小,周边现存的建筑多,所以规划、建设的束缚也多,变化的空间小。小社区才真是所见即所得呢,比如说旺座,前边守着国贸,旁边蹲着嘉里,你也不能指望着这两处拆了,视野一下直达长安街,但也不用担心发展商在楼缝里见缝插针,能占的地全占了,哪还有缝可插呀?
置业信条之四:买房关键看人
在欧美,物业升值与否关键取决于名人效应,居住在名人荟萃的地方是一种荣誉。据很多外销房的总监介绍,外国人与中国人买外销房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外国人更关注和什么样的人做邻居,而中国人更倾向于就房说房。虽然买的是豪宅,但如果邻居都是暴发户,那社区环境能好到哪去?有钱不意味着有品位。
杨先生也非常关注邻居问题,人才是房子升值的关键。
置业信条之五:买房要买最好的
什么是好,很难形容,这里有居民素质问题,有服务问题,有硬件问题,但是有一条是肯定的,买房就要买最好的。
首先,最好的服务好,所以折旧也慢。凯滨斯基的老总也常因维护降成本,管理出效益,饭店运行多年也不必大修自得。
其次,最好的房子,无论是买家还是租客,一般都可列入社会精英之列。经济的发展是起伏波动的,在美国,每到萧条时期,两种人的消费相对稳定,社会上最穷的、社会上最富的。穷人的财富已经不能再缩水了,富人的财富抗打击能力比较强,倒是中产阶级,一火就起来一大堆,一倒就倒下去一大片。所以为了保证自己投资的物业受益,首先要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
置业信条之六:买房难免无奈
无奈的选择,可能是买房者普遍的归宿。在美国,即使是量身定做的房子,也难免有些无奈的选择,更甭提买公寓楼了,而在中国,可能无奈的程度更多些罢了。
北京人现在买房还是一件极富感情色彩的事情,一生的积蓄、一生的追求,所以就格外地珍重。的确,北京的房价在世界上都排得上号。但是,做一件事情,倾注的感情越多,可能失望也就越大。北京的地产就现在这个水平,市场的优胜劣汰最终将大大地净化市场,但在买房这件事里,完美本身就是一个陷阱。 |
【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
相关链接:
·最怕搬家 ·渴望空间 ·小资与灰尘 ·话说我的“小别野” ·悔当初买楼贪大 ·大话“贷款过度症” ·家居小故事:一万块租把钥匙 ·嘘!谁也不说 ·当业主咋就这么难 ·女人生活在别处
|
|
|
|